每次返家經師大夜市,總會看著來往人客嚼著。
不斷嚼著,嚼、嚼、嚼……
雞排、生煎包、珍珠奶茶、可麗餅……
人手各一袋,大家就是嚼、嚼、嚼……
在地店家嚼、遊客嚼、台灣人嚼、外國人嚼,
一樣不停的嘴,嚼、嚼、嚼……
我知道這個文體極其怪異,好像要寫新詩般,
總之是想直接還原腦袋裡面的畫面。
這是台灣的嚼文化,我看到的、我閒扯的。
很難想像,
這個紙片美感盛行的社會,
卻擁有高度發達的小吃文化,
嚼文化就從其中衍生。
在台灣的商圈街道上,不論原意是消費服飾、電子器材,
甚至排隊等著買小吃、買正餐,
人們都不停止地嚼著。
小吃、飲品、口香糖、檳榔。
當你注意到這回事,放眼望去,景致相當壯觀。
如果這是一個鏡頭,聚焦在人臉下半部,
畫面真的很有趣。大家嘴巴都不停,像是投幣式KTV,
非得投入硬幣才發得出聲音,
人們嘴中都得塞上個什麼,才聊得起勁、才走得動。
如果需要取景代表臺灣,與其老是找電音三太子,
不如進入商圈找找這些嘴吧!
嚼不停、手上永遠有個紅白塑膠袋(現在當然花樣比較多),
嘴巴消耗的卡路里多過雙腳,這才是正港臺灣味!
嚼文化,我不知所謂的觀察。
Rhyme
全站熱搜